中医恶寒是什么意思(中医里的恶寒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11-10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医恶寒是什么意思,以及中医里的恶寒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中医的透表是什么意思?
  2. 中医如何辨寒热真假?
  3. 中医的寒热指的是温度吗,干湿指的是水的含量?
  4. 寒症与湿症有什么区别?

中医的透表是什么意思?

这是中医的一个专用术语,透表,即解表。也就是说疾病产生于肌肤腠理(表皮),用发汗的治疗方法。比方说人出汗后汗毛孔张开,没等消汗即外出。感受风寒导致毛孔骤然关闭,而出现了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一系列症状。即为表证,当用解表透肌之方法治之!即发汗解表,使病邪随汗而出使之痊愈。

中医如何辨寒热真假?

答案是:全面诊断,综合分析。

一个入了门的中医,起码懂得,辩证论治。首先,要对病人有一个总体印象,属于寒,还是属于热,一般凭直觉,就能判别。热病,可能有寒的表现,寒病,也可能有热的症候。这是常识。

初步判定为寒症的病人,经各项检查,如果发现有不一致,互相矛盾,不正常的地方,就要打个问号了。哎,不对头呀,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就是进一步的仔细检查,思考,甚至去翻查阅医书,直到搞清楚为止。

说起来,真的好简单。其实也真的不是难事。但有个前提,就是医生必须有完整的中医理论基础,慧眼识病。不学无术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

外寒的人,可能是因为热郁在里。上热的人,可能是因为下元虚冷,浮阳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真寒真热。例如,脾肾阳虚,是真寒。肝火,心火,是真热。二者同时存在一个病人中。

学术精到,一切都不是问题。只懂中医皮毛,必定心中茫然。

中医的寒热指的是温度吗,干湿指的是水的含量?

中医所说的寒热有两个方面,但并非指温度。

寒热的一种解释,是机体的病理表现。如因阳气衰弱,阴气过盛而导致身体机能与代谢活动衰退,抵抗力减弱,这就是寒;反之阴气衰弱、阳气过盛的表现则为热。换句话说,这里的寒热是指症状而言的。

再有一种解释,是六淫辩证里的寒热。寒为阴邪,易伤人之阳气,其性凝滞,则气血不通;热为阳邪,耗气伤津,损伤脉络。

只因人对寒热证的反应,与身处自然界寒热环境相似,因此以寒热为名,但实际上中医说的寒热与温度无关。

同样的,干、湿也不是指水分含量,而是指变化趋势。燥者烧液炼津,湿者抑制气机,当人体出现这些病理情况,也与身处同类自然环境的反应相似,故名。

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医所说的寒、热、干、湿不是指寒、热、干、湿本身,而是机体对寒、热、干、湿的产生表现,是“反应”。

寒症与湿症有什么区别?

寒证与湿证作为两大疾病证型是有很大区别的,也是中医爱好者与喜欢养生的朋友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于寒证与湿证浅谈如下:

一、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中医的“证”与“症”:中医也可以说数咬文爵字,一个字代表不同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意义大相径庭,也是中医爱好者对此比较模糊的地方。

证: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等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做的结论。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就诊时所表达症状,不同程度的暗示出所患疾病当前的病机。如寒证,热证,湿证等。

症:症是疾病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就诊时想要给医生表达的各种不适症状。如“鼻塞、咳嗽、咽痛、腰痛,乏力”等。

本提问者的意思应该是寒证与湿证有什么区别,不是寒症、湿症。

二:寒证与湿证的区别:

(一)寒证:分为实寒证与虚寒证:

1、实寒证:是指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遇,以恶寒甚、无汗、头身或胸腹疼痛、苔白、脉弦紧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实寒证可以分为伤寒证,中寒证。

主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咳嗽吐白痰,脘腹冷痛,腹痛腹泻,四肢厥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淡白苔薄白,脉浮紧。

(1)、伤寒证:是指外邪袭于肌表,阻遏卫阳,阳气抗邪于外所表现的实寒证,又称外汗证,表寒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就是在我们肌表受凉(风寒)时所受的证。

主要症状: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舌淡白苔薄白,脉浮紧。主要是身体浅表症状。

(2)、中寒证: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遏制及损伤阳气,阻滞脏腑气机与血液运行所表现的里实寒证,又称内寒证,里寒证。就是我们内里直接受凉所表现的症候。

主要症状:咳嗽、哮喘、咳稀白痰、脘腹疼痛、肠鸣腹泻,舌淡白苔薄白,脉弦紧。主要是受凉后身体内里表现的症状。

2、虚寒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去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寒肢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虚寒症候。就是体内阳气不足,感觉怕冷的症状。

主要症状: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面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就是身体一派阳虚怕冷的症状。

(二)、湿证: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湿浊,阻遏气机与清阳,以身体困重、肌肉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滑、脉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分为外湿与內湿。

主要症状: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皖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多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1、根据受外感内伤不同分为:

(1)、外湿:主要是触冒风雨,或久居潮湿之地,身体感受湿邪而致病。

主要症状:肢体困重、酸痛、恶寒微热、皮肤湿疹、瘙痒,病位偏于体表,是因湿邪郁于肌表,阻滞经气所致。就是体表感受外部湿气。

(2)、內湿:主要是脾阳虚衰,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气化水湿,水湿停聚与体内所致。

主要症状:表现为脘腹痞胀,不欲饮食,腹痛腹泻,水样便,大便粘马桶,舌淡白苔白腻等。就是体内产生的湿气。

2、根据疾病寒热不同,又分为:

(1)、寒湿:主要是外感寒湿之邪邪,或体内虚寒与湿气互结成寒湿之邪。

主要症状:畏寒怕冷,肢体困重,四肢厥冷,倦怠乏力,头重如裹,头晕目眩,腹痛腹泻,水样便,小便清长,舌淡白苔薄白腻,脉细。

(2)、湿热:主要是体内热与湿互结成湿热,或者寒湿郁久化热,成湿热。

主要症状: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身重头昏,心烦心悸,脘痞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以上浅谈寒证与湿证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及分类,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愿朋友们注意养生,免受寒邪,体内无湿,身体健健康康!

(友情提示:朋友们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问答挑战赛#

关于中医恶寒是什么意思和中医里的恶寒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